首先大便也是一种能够反应人体疾病的一种标志物,正常人体大便是2~3次,而7~8天没大便说明胃肠道还是有病变,正常食物残渣在人体大肠内储留的时间最长,主要是通过大肠粘膜吸附残渣中的一部分水分及营养物质。经过大肠及肠道菌群的发酵和分解作用,形成了粪便。
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衰老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及肝胆排除的胆色素物质,还包括一些金属类物质也随粪便排除体外。正常的人体直肠通常是空的,没有粪便。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出现排便现象。
而大便次数过少而且一周左右没有排便,有可能是功能性的便秘,主要是神经刺激某个环节障碍导致出现反射不敏感,主要是大肠内食物残渣聚集过多,时间过长,食物残渣表面水分被大量吸收,融化作用消失,还有就是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导致过多的食物残渣无法排除,通便还伴有腹胀感、排除的气体有恶臭等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是及时检查,多喝水,有利于增加肠道水分,进食一些蔬菜水果(香蕉、酸奶、西瓜),有利于润滑通便。还可以口服一些药物(吗丁啉、西沙比利、双歧杆菌、益生菌素片),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动力,有利于调节胃肠道菌群,促进食物的分解及排泄。而直肠出现便秘时可以用一些外用的药物(开塞露、蓖麻油)。利于促进排便。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