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养生保健

为什么还有人相信那些民间的偏方和秘方?

民间偏方与秘方大多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取材,但又来源不明、未经卫检部门系统、科学地验证其药效,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

而偏方与秘方广为流传的领域有两个——慢性病与绝症,甚至有着“偏方治大病”的说法。

为什么在医疗、科技已经比较发达的今天,仍有许多人相信偏方或秘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追求快

比如鱼刺卡喉时喝醋,虽然不一定能够“化”掉鱼刺,最后还得去医院耳鼻喉科,在喉镜下取出鱼刺;但喝醋快呀,足不出户、第一时间就能取得偏方,并进行尝试。

相反,许多医疗机构所推崇的正规治疗,你需要先抢号、然后排队就诊、排队检查,然后再经过数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再进行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这在许多慢性病的治疗中非常常见。

相比于偏方、秘方能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并取得所谓的“药到病除”的效果,常规治疗确实太“麻烦”了,人人都想快速接受治疗、快速取得疗效,难免不被偏方和秘方所吸引。

2. 追求便宜

像痛风、类风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规治疗需要长期的用药,每个月几百的药费可能成为固定支出,对于许多农村、偏远地区、低收入人群来讲,这个花费并不少。而又像癌症、尿毒症等绝症,手术、化疗、放疗的费用更是天文数字,许多患者连接受正规治疗的门槛都无法迈进。

所以,很大一部分朋友选择偏方、秘方也是无奈之举,虽然知道三甲医院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但是连去到省城的交通费、住宿费都无法承担。选择信任偏方和秘方也就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

3. 追求好

不管是选择大医院的治疗,还是选择药性成疑的偏方、秘方,患者内心仍是想治病,想治好病的。

在正规医疗机构里,医生不敢向你承诺疗效,还会告知患者或家属用药副作用、手术成功率、手术风险、绝症的生存期……而向你提供偏方、秘方的朋友或“神医”则会口口声声向你保证“一副好转,三副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并且偏方、秘方的原材料大多为常见的食材或者中草药,纯天然、非化学的药物无毒副作用,想着就算没治好病,也没花钱、不损伤健康,比起医院里价高、具有风险、还无法保证疗效的治疗手段相比,偏方、秘方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和健康的渴望,只能将偏方、秘方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祈求在自己身上出现奇迹。

4. 民间群众添油加醋的口口相传

古代的药方通过记录在竹简、草纸、古书上得以流传,但又容易保存不佳而毁损。许多具有实际治疗功效的小药方仅被少数民间医生所知晓,在治病救人中被群众所熟悉。中医讲究辨证,当第一个面诊了郎中的病人被施以某方治愈时,群众便认为所有的该症皆可用该方,甚至在口口相传中“添油加醋”、夸大了该偏方、秘方的适应症与疗效。

最常见的口吻像是,“咱村一个老人就是腿疼,从一个老中医那里求得这个偏方就治好了,再也没发作过。”听起来像是亲眼所见,并且跟踪观察、记录了后续效果一般,实际情况可能是:听自家老人说,而自家老人又是邻居间闲聊而知,这一传十、十传百的过程中,内容可能已经彻底变了;老人治好了一辈子没发作过的情况下,也可能就是症状缓解后没多久便离世了,自然也不会有再发作的情况。

再讲一个我所接触的例子,一个患痛风超20年的病人,讲述自己的治病经历。他从朋友处听得治痛风偏方:1车前草泡水,2小苏打。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多喝车前草泡水,痛风发作了就吃小苏打兑水。我询问其效果如何,他说“感觉有点作用,但就是现在肠胃越来越不好了。”

其实多喝水、多喝具有利尿功效的水和碱化尿液的水,是痛风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其原理就在于通过尿液多排泄尿酸。但碳酸氢钠长期、过量服用有损胃肠道环境,过量的钠离子摄入加重心血管负担,降低人体对于钙离子的吸收,存在肾功能损伤者也不适合服用碳酸氢钠。最重要的是,这两者并非痛风最核心、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并非朋友口中的“安全无副作用”。

5. 不法商家过度“包装”、违规添加,赚取患者朋友最后的希望

在网络还不发达的过去,偏方、秘方影响范围小,受益与受害的患者朋友都有限,许多卖“神药”的“神医”大多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要不了多久就会露馅儿。

早些年,路边常见的卖药人

而现在所处的信息时代,无处不充满着陷阱。开车收音机会收到“歪电台”,讲述着一个个露骨的夫妻故事,推荐着恢复夫妻亲密关系的秘方;地方电视台上也播放着养生节目,被包装成少数民族传承人的专家做出一个“违反祖训的决定”,将祖传秘方贡献于社会;就连在我的文章下,也会经常有网友留言“我以前吃某某药茶治好了痛风”,甚至有商家找我推广他们的产品……

在现在信息时代,经过商家夸张包装、宣传的秘方能够广而告之,许多朋友又治病心切,难以分辨其真实性,以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而许多夸下海口的神药、秘方、偏方大多违规添加止痛药、激素,绝大多数的疾病服药后都会得到显著改善、收获“奇效”,但违规使用止痛药、激素的后果只会是饮鸩止渴,最终人财两失。

总结

之所以被称为偏方,说明其就不是一个“正”路。可能会有收益,但绝对是有风险。愿意独立思考的人少,大部分人缺乏自己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来源的能力,很容易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己。对待偏方和秘方,应该多一分审慎,少一分盲从,切勿拿自己的健康与身体做了“小白鼠”。有条件的朋友,还是该更多的信任正规医疗机构。

0

评论列表(0条)

点击隐藏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