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痛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肠易激综合症越来越普遍,目前有没有科学的病理分析和应对方案?

文章出处: 中华骨痛康 人气:107 发表时间:2022-01-21

肠易激综合征是属于肠道正常活动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为特征,肠镜、粪便化验等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中青年人发生的较多,老年人初次发病的比较少见,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临床常见的多为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其中包括:

1.胃肠动力学异常: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腹痛为主的人肠道电生理活动频率明显减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电生理活动明显增加。对各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进食、肠腔扩张、肠内容物以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表现为反复发作过程。

2.内脏感觉异常: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充气实验时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说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道平滑肌收缩等生理现象的敏感性增强,容易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症状。

3.肠道感染治愈后容易发生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都有一定关系。

4.胃肠道激素:一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增加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发生。

5.精神心理因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头昏、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当收到突发刺激时尤为明显。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腹痛、腹泻症状会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对全身健康状况影响不大。常因精神刺激、饮食不当等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病过程中6个月以上,而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症状,并伴有下列特点中的2项以上,可以确定诊断:

1.腹痛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2.症状发生时会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时会伴随粪便性状改变。以下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排便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4.黏液便。

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对于40岁以上出现首次发生腹痛、腹泻或伴有体重下降、持续性腹泻、夜间腹泻、粪便中带血、顽固性腹胀、贫血、低热等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仔细鉴别,在排出器质性病变后才能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1.尽量发现饮食、气候变化、情绪影响等促发因素,尽量避免和去除。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喝酒,不吃辣椒、大蒜、肥肉等容易诱发症状发生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对伴有失眠、焦患、抑郁症状的人适当应用镇静药辅助治疗。

2. 对症治疗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解痉药:常用的有山莨菪碱或匹维溴胺,其中匹维溴胺对腹痛症状也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常用量为每次50mg,一日三次口服。

2)止泻药: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酸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3)导泻药对便秘型患者可以酌情使用,多选择作用温和的轻泻剂,常用的有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容积性泻药如甲基纤维素等。

4)抗抑郁药多用于腹痛症状重,以上治疗无效而且伴有明显精神症状的人。对没有明显精神症的人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5)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制剂,有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作用,对腹泻、腹胀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症状严重而且顽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不好时可以进行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等心理干预疗法增强疗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在线下单购买 / Place An Order

请正确选择购买的套餐,再填写和确认您的详细收货,保证联系电话的有效性。